“表达与交流”,这样的名称听起来好像是开给文科生的专业课,但在bat365正版唯一官网,这却是电信学院所开的通识课。
原来,这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的通识表达交流能力的课程,希望使学生得以清晰科学地描述问题,准确表达观点;同时传授论文写作与发表、专业演讲报告、电子邮件、个人简历等规则和方法,从而为职业生涯铺平道路。
2012年秋,该课程在bat365正版唯一官网电信学院2009级学硕班首次试点,经过3年多的建设,目前这门课程已成为该校电信学院的必修课,并作为通识课程向全校学生开放。
弥补理工科培养体系的缺陷
说起这门课的缘起,电信学院院长管晓宏表示,上世纪80年代末出国留学时,他曾比较过中国留学生和美国同学基础上的优势和不足。中国留学生的数理基础普遍比较好,但因为缺乏实践,当时计算机应用能力明显不足,20多年过去,如今这个不足已经彻底改变,但在交流与表达能力方面的不足,如今不但没有改善,反而更加严重。“这反映了国内理工科培养体系的缺陷。”他说。
据管晓宏所致,几乎所有的世界一流大学都会开设表达与交流相关课程并提供咨询辅导,甚至作为全体本科生唯一的必修课,相比之下,国内高等理工科教育体系内关于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非常薄弱。
“表达与交流能力对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培养的各类人才都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技能,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我们绝不能忽视。” 管晓宏说。
由此,电信学院领导经过研讨,把提高表达交流能力,作为学院改革人才培养体系的战略措施。
2011年寒假,管晓宏带领学院的几位青年教师,对麻省理工学院、卡耐基梅隆大学、康奈尔大学等高校通识教育尤其是加强学生沟通交流能力方面的通识课建设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内容包括课程类别、主要内容、开设学时等各种细节。随后,由管晓宏及电信学院副院长邓建国牵头,联合10多位有国外学习经历、表达与交流能力强的青年教师组成课程组,经过反复研讨,制定了“表达与交流”课的教学大纲。据了解,该课程在国内理工本科课程体系中可谓首创。
2014年春,经过试点与扩大试点的“表达与交流”课程,作为电信学院院级选修课及电信学硕班的必修课写进本科生培养计划并正式开课。
2015年,课程面向电信学院三年级全体学生同时开课,教师由当初的5人增加至12人,学时由40学时增加为48学时。
在管晓宏的规划中,“表达与交流”课程最终应该开设60学时,其中30学时为基本阅读与语言表达,由人文学科教师讲授,从读写入手,涵盖字、词、句、篇,从逻辑和形式两方面进行授课,旨在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其余30学时为科技写作与表达,由专业院系教师讲授,面向科技应用,重点讲述科研工作中的交流与表达的内容,旨在提高理工科学生的科技表达与交流能力,并加强科研工作中的团队协作能力。
量身定制,重视实践
“表达与交流”课不是普通的文科类通识课程,其定位在实践,目标是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真正学会用科技思维分析问题,亲身感受“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科研过程魅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那么,讲授什么内容,课程如何设置才能真正加强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由于没有前人可借鉴,课题组教师们绞尽脑汁。
为了“对症下药”,解决交大学生表达与交流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课题组的老师们将日常指导学生中遇到的问题一一罗列,逐条分析,尽量使讲课内容切实贴近学生。课题组教师孙宏滨介绍,每节课的内容都是在参考很多国外相关课程的论文并结合该校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经过多轮教师讨论制定出来的。
第二个原则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表达与交流”课不是人们印象中的文科理论课,而是包含大量实践环节,如演讲报告、论文写作等。据介绍,一个100多人的大班,每名学生的作业都会经过至少3至4轮修改,从论文选题、结构到具体细节,师生间的交流探讨贯穿全程。
此外,老师们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也下足了功夫。由于课程论文题目没有任何限制,只要学生感兴趣即可。所以,在这门课的优秀论文选集中,既有“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指上鼠标改进研究”“TiO2(B)-导电聚合物储能性能研究”这样的专业研究,也有“针对中国游客的卢浮宫参观路线优化方案”“文治书院男生浴室综合优化方法”这样颇为“另类”的题目。
当然,这也对教师的知识面提出了挑战。孙宏滨就曾因为一个学生选择“传统文化中戏曲兴衰”的主题做了很多功课。
目前,“表达与交流”课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共分为“绪论”“科技写作的核心要素”“写作表达方法”“如何作好演讲报告”“实用文体写作”和“综合训练”六个部分。
在苦练中获真才实学
“确实有收获”“真枪实弹”这是同学们上课后的普遍感受。
由于“表达与交流”课程准备的是“真材实料”,在这门课上,学生课堂上不轻松,课下也不能闲着,不仅要完成阅读理解、演讲等课外作业,还要撰写读书报告、制作PPT、完成资料搜集总结和专题写作等。
课题组教师李凡说:“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会逐渐明晰文献调研等科研过程,形成自己的思考,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电信硕23班学生李昕玥对这门课体会颇深。通过学习,她逐渐转换了思考问题的角度,从以往的“纸上谈兵”,到如今尽量用“数据、实践结果”去验证。《基于贝叶斯理论的风险决策优化》是她在这门课上完成的论文。
身在电信学院但却对金融尤其感兴趣的她感慨道:“通过PPT制作、演讲、论文提交与验收等课上环节,让我进一步走进了喜爱的金融学领域。”如今,她已经被成功保送到bat365正版唯一官网金禾中心读研。
“不仅仅是我自己,班里很多男同学的转变也很大。”李昕玥说,“他们不再带着小纸条站在讲台上战战兢兢,而是将表达内容记在了脑子里,表达与交流更流畅、大方、得体。”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6-06-16第6版 动态)
文章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6/6/313177.shtm
作者:通讯员 胡晓楠 黄虹 记者 韩琨
编辑:星 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