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拂一地青翠,四月的雨水淅淅沥沥,将兴庆校区冲洗得一尘不染。为加强美育文化建设,引导青年学子热爱生活、享受生活,4月21日下午,电信学部、仲英书院二十余名学生撑伞前往秦腔博物馆,在近距离观赏、实践与交流的过程中,深入体会中华传统文化之丰富多彩。
“三尺生绡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皮影作为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精雕细琢、巧夺天工的色彩造型倾倒了无数艺术家与观赏者,展现着历史生活的千姿百态。初进博物馆,同学们首先坐在了皮影戏的观众席上,共同观看皮影戏师傅侯新民老师表演的经典曲目《猪八戒背媳妇》。

同学们观看皮影戏《猪八戒背媳妇》
刻工精细、立体感强,戏布上的每一幕发展都给了大家非常独特的视听体验,引得大家全神贯注,并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和由衷的赞叹。表演完毕,侯老师还介绍了皮影戏制作的工艺流程、皮影戏演绎的操作方法,并指导大家亲自上手尝试表演,让大家进一步体味皮影艺术当中的奥妙与深邃。

同学们尝试表演皮影戏(前排左一为侯新民老师)
随后,同学们分成三组进行活动,分别进行绘制脸谱、制作陶艺以及瓦当拓片的实践任务。
戏剧脸谱是画在脸上的艺术,线条流畅而色彩丰富,具有独特的审美特点。第一小组的同学以《二进宫》等秦腔经典曲目为切入,就颜色和角色的对应关系、秦腔和京剧的细节差别等等进行详细讨论。同学们挑选了不同颜色的水粉颜料,或按照已经有的经典形象进行临摹、或按照自己的大胆构思创作,最终完成自己的脸谱作品。同学们的每一笔、每一划,都将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倾注其上,勾勒出传统艺术文化的丰富轮廓。

同学们尝试涂画脸谱(组图)

脸谱作品展示
中国的陶瓷艺术发源年代久远、样貌繁多,在世界历史上一直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博物馆的陶艺老师就珍藏的陶艺作品进行讲解,为第二小组的同学详细介绍了陶瓷的工艺细节(如拉胚、捏塑和泥板)、捏塑的主要步骤、制陶的注意事项等。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参与制作事宜,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打磨属于自己的陶艺。原始的陶土经人的互动而变得愈发规则、愈发标准,最终成为同学们手里独一无二的手工作品,让大家充分收获到了手工劳动带来的快乐与喜悦。

陶艺老师与同学们讨论

同学们讨论陶艺的技术细节

陶艺作品展示
瓦当拓片是指将瓦当的形状及其上面的文字、图案拓下来的纸片,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瓦当的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结构匀称,令人赏心悦目。在博物馆老师的指导下,第三小组的同学耐心细致地将瓦当上的文字或朱雀、青龙等图案,拷贝到了宣纸上,尽可能还原了拓片本来的样貌。这一活动增进了同学们对这项传统技艺的了解,增强了同学们的文化自信。

博物馆老师为同学们讲述瓦当拓片的技术

同学们与博物馆老师讨论具体操作细节

同学们展示拓片作品
分组活动结束以后,同学们再次汇集完毕,在博物馆内进行学习参观。博物馆内陈列各类展品数百件,充分展示了秦腔的历史沿革、传统魅力、文化特色等,让大家大饱眼福。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同样了解到了李爱琴、刘随社等老一辈表演艺术家的事迹,并纷纷表示要在新时代努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经久不绝、生生不息。

博物馆内诸位秦腔大师介绍


同学们在博物馆前合影留念(组图)
本次参观实践活动为双院的学子提供了很好的文化交流平台与契机,有利于双院协同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落实。同学们在沉浸式探索秦腔博物馆的过程中,也是充分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这对于进一步提升秦腔博物馆文化的影响力具有重要价值。秦腔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成为华夏民族具有的精神财富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希望同学们在未来能够继续了解和重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关注和研究这些传统艺术,使它们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文字编辑:刘畅